• 作者: taihwa
  • 日期: 2017-11-02

窯變天光—蕭進興彩瓷創作展

展期:2017.11/1-11/29

地點:臺華藝術中心 / 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426 號 02-2678-0000


藝術家蕭進興以實極虛出的彩墨山水幻境,獨樹於藝壇而享有盛名,其畫幅上逼真的寫實風格與令人驚艷的重彩賦色,展現讓人嘖嘖稱奇的「筆墨無法形容的現實感」,傳達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奧妙,是千山萬壑的巍峨壯麗、是群峰頂上變化無窮的雲海、是山林深谷裡的悠悠綠意,也是他心中自在豁達、懷抱希望的心境。

同時從事陶瓷彩繪長達46年的他,1990年代初來到臺華窯,很快地熟稔了釉下彩技巧,更著力於實驗窯變釉在彩繪上的運用。幾年時間,便以窯變釉彩表現如油畫的厚實感與飽和色彩,突顯了陶瓷媒材獨有的色澤、閃光與質地變化,先鋒地走出窯變時代的新美學。

個性樸實、認真又灑脫的他,是在臺華窯發現窯火裡的精彩而堅持不懈。他是一位願意且能夠與火搏鬥的創作者,至今仍難有藝術家如他能同時對彩墨與彩瓷皆如此熟稔又能開創出新局。是他的勤奮求知與隨情感性,在創作上力求真善美,在他踏遍千山萬壑之後,以富足充實的心靈,為新時代帶來新的、豐碩的視覺饗宴。

實極虛出的彩墨山水幻境

藝術家蕭進興的彩墨山水創作,以逼真的寫實畫風及令人驚艷的重彩賦色,獨樹一格而享有盛名。為了能精準地描繪各地山川的獨特風貌,他無畏艱辛地上山下海、走遍各地山林,甚至遠赴喜馬拉雅山,細膩地描繪各地景觀的特色,再創意地運用渲染技巧,重覆賦色,呈現如藝術家林銓居所認為的「筆墨無法形容的現實感」,表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奧妙,如千山萬壑的巍峨、群峰頂上繚繞的雲海、山林深谷裡的悠悠綠意等,也傳遞他心中自在豁達、懷抱希望的心境。

1953 年出身於嘉義布袋鹽埕的他,9 歲才入小學、23 歲考入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科夜間部、51 歲取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一路上熱情執著於創作。從小即顯露繪畫天份的他,曾獲國小組首獎的肯定。18 歲進入中華陶瓷廠從事彩繪瓷瓶的工作,經常自習臨摹古代水墨名家作品,磨練出扎實的繪畫功力。進入國立藝專是他藝術生命的開始,也是打開視野與胸襟的契機;他兢兢業業地廣納各種技巧與藝術觀點,積極尋找自己的創新之路。作品曾獲1981 年第十七屆國軍文藝金像獎、1982年第三十六屆省展屏東縣政府獎、1983 年第十屆全國美展國畫獲第一名等。

誠如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蘇峰男院長曾提及,蕭進興是一位「賦性敏達、勤奮向學、胸懷廣大、不為傳統所束縛、不被西方技法所迷惑……不僅能『師古人之心』,更能『師造化』,知道如何去觀察自然,了悟山川常理,草木之情及煙雲之奧妙」的藝術家;又如林銓居也說道,在藝壇上少有如蕭進興能持續幾十年細膩地觀察臺灣的山川與風土,畫出濃濃「臺灣味」的山水畫作。他不僅擁有天賦,更有勤奮上進的心與行動力,才能達到這般成就。


彩瓷創作的實驗旅程

今年64 歲的蕭進興,從事陶瓷彩繪的資歷超過40 年,他在彩瓷創作上的成績與開創彩瓷新局的成就,不亞於他的彩墨創作。1980 年藝專畢業後的蕭進興,被晉升為窯廠裡的課長,日益精進青花及釉上彩彩繪的技巧,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與特色;1980 年代後期,蕭進興逐漸轉型專職於彩墨畫創作;1990 年代初,他來到鶯歌的臺華窯,以藝術家身分駐場創作後便持續到今日。

1990 年代初期,臺華窯與藝術家在彩瓷創作上的合作剛起步,為了讓更多藝術家喜歡使用陶瓷媒材,臺華窯除了提供釉上彩外,還積極研發釉藥水彩化的技術,提供穩定的釉下彩以及各種釉藥,並製作超過百種色彩的釉藥配色表,鼓勵藝術家實驗窯變釉,創新陶瓷彩繪的技術與風格。如魚得水的蕭進興,初期階段幾乎天天到窯場創作,因為臺華窯不但提供各式坯體、各種色料與釉藥,在燒窯上也幾乎兩三天就可以看到成果,技術穩定、運用技巧多元、釉彩顯色飽和,滿足藝術家創作上的需求。當時他還經常呼朋引伴,一起參與彩瓷創作,實驗與創新的氣氛熱絡,不但他自己在彩瓷創作上獲得全新的發展,也促使臺華窯在彩繪技術上更上層樓。


閃耀光彩的幻境山水

蕭進興在彩瓷創作中一樣呈現靈動的山水景致,但多了釉彩晶瑩剔透、閃耀光彩的質地。他以臺華窯新創發的釉上彩,創意地運用堆疊的技巧,同時加入透明釉或其他釉彩調色,注意筆畫速度的控制,有時加強用手指去塗抹,營造細膩豐富的層次變化與空間深遠的效果。如《片片飛來景色》、《隨風舒捲》、《山中白雲》,重重環繞的山巒,遠近分明,前方清晰的石階小亭、瀑水澗流,遠方是翻湧奔騰的雲海,其中青翠山峰上樹影婆娑、陽光普照,是可居可遊的寧靜山居,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遼闊天地。在《冷豔》四方瓶上繪了枝頭上的梅花、隨風搖曳的竹林與山谷裡的綠色梯田,文人快適生活的景致油然浮現。而《遠觀》,則在皴法與潑彩暈染的布局下,呈現一幅既濛濃又壯麗的群峰萬象,山石上的攀登者,彷彿預示了登上高峰雖迎來籠罩的烏雲,但也將迎接遼闊的萬里晴空。


窯變時代的新美學

1990 年代初期,臺華窯發展窯變釉彩繪的先鋒是蕭進興與陳久泉,他們開啟彩瓷創作的新樣貌。藝術家運用釉藥進行彩繪需要更多的心思與耐心,也要有接受失敗或驚喜的心理準備,因為常溫下釉藥的顏色與經高溫窯燒後的色彩不同,又如堆疊兩三種釉藥,層疊的順序、厚薄的差異都會影響高溫熔融後所產生的色彩與質地,反過來說,正因為這些小細節的安排,產生了多元或不可預期的變化,提高彩瓷創作的表現性與吸引力。

經過許多試煉,蕭進興已能以窯變釉彩表現如油畫的厚實感與飽和的色彩,以及陶瓷質地獨有的自然且豐富的變化。如《家鄉風味》,以秋柿豐收的主題傳達日常生活的富足,白色瓷坯上用色料與釉藥混搭調色,彩繪了多款鮮亮的魚蔬果,燒成後呈現似彩墨又似油畫的質地,豐富而飽和的色彩成功地傳表了東方富足生活的美好形象。如《靜物書法》四方瓶,一方是西方油畫傳統中的水果靜物畫,一方是悠然的風景畫,色彩飽和又有油畫質地般的閃亮光澤,但近看表面會發現,這不是油彩,是道道地地的陶瓷釉彩在窯火焠煉下所呈現的樣貌,釉面上滿布的小圈點讓物象閃耀著光芒,又散發一股不可思議的寧靜感受。蕭進興幻化釉彩的魔力,創造出超乎想像的新世界。又如《九份風光》、《靜物圖》,一樣是城市裡的巷弄街景,前者如印象畫派般地表現出陽光灑落一地的浪漫情懷,後者則如超現實主義畫派風格,為街景抹上了一絲詭譎的黃昏色調,可見他十分熟稔這難以完全掌握的新媒材。在《山景》中,一重重夢幻色彩的山脈,有釉彩的厚實感外,又有曖昧的奇妙閃光。是的,在蕭進興的構思下陶瓷色彩的魔力展現得如此獨特且濃烈,為新時代帶來新的視覺美學。


以素樸純真,發現窯火裡的精彩

在彩瓷創作中,蕭進興也常使用刻剔的技巧,表現彩瓷創作的另類風采,如《書法》、《釋迦弟子》等刻繪作品,有時表現雋永的文字美感,有時刻繪民俗宗教的圖騰,皆是以放逸粗曠的線條傳達泥土質樸的本性,自在地轉譯出主題或主角的精神內蘊。這是他的自信,也是他個人樸實的本質,是認真的堅持,又認真的灑脫。

迄今,難有藝術家如他能同時對彩墨創作與彩瓷創作皆如此熟稔,又能開創新局。他是一位願意且能夠與火搏鬥的藝術家,因為他的勤奮求知,也因為他的隨情感性;他願登上青山,一睹真實、畫下真切,對土地的關懷溢於言表;在創作上願追求真善美,實事求是,亦傳遞熱情,更勇於開創新局。是故,他以富足充實的心靈,為新時代帶來新的、豐碩的視覺饗宴。



標籤: 蕭進興 , 台華 , 陶瓷 ,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