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taihwa
  • 日期: 2016-09-17

光芒•蛻變―臺華窯青花瓷創作聯展

參展藝術家:孔依平、白丰中、高義瑝、張進勇、戚維義

                  陳士侯、黃才松、鄭善禧、蕭進興

展期:2016.9/30-10/26

地點:臺華藝術中心 / 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426號

電話:02-26780000


光芒•蛻變

――記一段臺華窯青花瓷創作風采

文/臺華窯編輯室


幾百年前,景德鎮因青花瓷而造鎮,中國也因青花瓷而躍上國際舞臺;熱絡的貿易往來造就了青花瓷工藝的巔峰,也促使歐美日等各國窯廠紛紛開創出各自的青花瓷風格。

上一期「臺華藝輯」,藝術家白丰中撰文的〈青花民族的DNA〉,清楚地記述:「青花瓷的外觀是件民族外衣,流淌著一種文化情愫的血液」,但經過了近乎千年歷史,「不該將青花瓷的表現只侷限在傳統的工藝圖案上」,他內心殷殷冀盼的是「一場視覺改革」,想的是「重現具新節奏的色彩幻象和氣韻風華」。他認為新時代的創作者應當肩負起開創的使命,得「在藝術創作裡綻放世界性的青花」。

在臺灣,彩瓷工藝的發展只有幾十年歷史,青花瓷也未曾一枝獨秀地受到關注,雖說如此,兩岸在文化上一脈相承,復興青花瓷的風采是盡在不言中的文化使命。臺華窯長期以來不曾忽視彩瓷工藝的發展,汲汲努力於再現傳統工藝的風華,也殷殷期待融入藝術的獨創性,展現彩瓷藝術的新氣象。所幸有一群願意投入的藝術家們,來往窯場一二十年,默默地用心、用時間、用創意來孵育新的彩瓷風貌,也專注傳統青花瓷的開創。在此特地結集多位藝術家的青花瓷創作,一睹新時代的新青花,從藝術家的創新中,回味古典的精采,也遇見青花瓷的未來。


藝術 VS. 工藝 / 華麗轉身,再現光芒

青花色料因為穩定、燒成率高,可說是彩瓷市場中最持久的技術與風格;能持續受歡迎達幾百年之久,無疑地是大眾對青花瓷情有獨鍾,對皇室尊貴的形象與對藍白色彩瓷器的純粹美感依然嚮往。

青花瓷是運用鈷礦物質原料在瓷胎上彩繪,後敷上透明釉,以約1260度高溫一次燒成,呈現藍色圖紋的釉下彩。青花色料是彩瓷創作的入門,是最簡單、是基礎,卻也是最難突破的一門;從青花色料的運用與表現,多半能探知創作者的觀念與技術是否熟稔。雖說青花是一種色料,在表現上變化不太,長久以來也以圖騰紋樣風格表現為主,但在藝術家的想像裡,就是有不一樣的可能性、不同的呈現方式。

年輕時曾任窯場彩繪師的蕭進興,進入學院、勇闖藝壇有所成之後,20多年前再度回到彩瓷世界,對青花瓷自有另一番見解。擅長重彩寫生、忠實呈現臺灣大自然豐富色彩的他,作品中能夠見到他在土坯上運筆的純熟功力與自信,如《雲山圖》,青花色料單純的藍色調,可以如此有層次、有姿態地展現壯闊的千峯萬壑之境,那飄渺雲霧的堆堆砌砌,以及山石間時而灑脫的勁筆、時而細膩的布局,將大自然的蒼勁、開闊與浩瀚的氣勢,傳達得淋漓盡致。

善於表現山林鄉間景色的高義瑝,早年也曾於窯場彩繪瓷器,將近20年時間在臺華窯的淬鍊,也獨創出個人精彩的彩瓷創作。在《田園樂》這件青花瓷小品上,他洗鍊細膩的走筆,凝結了鄉野間溫暖恬靜的人情味,時光彷彿瞬間停格,卻又幽幽地釋放出人世間的朝氣與活力,煞是迷人。

知名的工筆彩墨畫家陳士侯,在其豐厚的彩瓷創作底蘊中,青花瓷的表現特別地典雅、晶潤,如《年年有餘》,流暢的線條與熟稔的濃淡布局,展現了魚草靈動的獨特姿態,彷彿自成一靜謐但濃郁的新世界,展現現代古典的青瓷新美學。

藝術家們信手捻來的功力,看似與繪畫沒兩樣,實情是,沒有窯廠作為創作的後盾,沒有藝術家追求卓越的企圖,沒有經過歲月的累積,難以用高溫窯燒的青花瓷傳達物象細膩、豐盈的美感與真實,而這些值得喝采的努力所展現的動人作品,讓青花瓷跨越工藝的向度,也讓藝術展現不一樣的面貌。


文人風骨,青花新韻

二十餘年來,臺華窯廠裡聚集了許多藝術家,他們經常論藝說新,對陶瓷的藝術性、技術性討論甚多,創作常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地抒發心緒,也不斷地在瓷坯上試煉空間布局的神韻與逸趣,雖不在意筆法,但對釉色、窯燒的運用頗有各自獨特的見解。如被譽為「文人水墨白話化」代表、從事瓷彩創作四十餘年的鄭善禧,青花色料在他的手中、筆下,可以自在灑脫、可以含蓄婉約,隨興而起、隨性而走。如《坐觀壽山》,以鋯白釉色襯底再用筆沾青花色料彩繪,在窯燒的過程中,鋯白從底層透出,淡化掉筆觸、產生迷濛的輕柔感,讓那簡單的幾筆,有物、有象、有意境,樸質有力。

個性穩沉內斂、氣質儒雅的孔依平,在以梅花為主題的《冷艷》變奏瓶中,落筆明快且婉轉靈動,又濃淡錯落渾然天成,展現了中西合璧的線條結構與空間布局,讓大自然盎然生氣更為生動,傳達自在圓融的生命情懷,也飄散一股濃厚的人文韻味。

精通東西畫風、以快意寫趣為特色的戚維義,信手快筆地在《漁歌》一作中,姿意地揮灑一片小舟,這幾筆濃淡不一、隨意而行的線條,看似錯綜複雜,卻又隱約可見山巒的影像,加上幾點淡雅的紅,甚是瀟灑、甚是詩情畫意。特別是他在青花色料的技巧運用上,雖快速運筆但層層疊疊,構圖筆力簡繁之間,蘊藏了深邃的情感與生命力,經過窯火的淬鍊,更增溫潤與豐盈,更顯雋永之感。

風格多變的水墨畫家黃才松,雖然創作彩瓷的時間不長,但他用心靈去捕捉變化多端的有情世界,且不斷地嘗試新的技巧與風格,挑戰了彩瓷的無限可能。如《終日禪定》,他細細琢磨青花的用筆,以複雜且充滿動態感的空間布局,加上細膩的濃淡變化,青花瓷繪在他手中已出神入化。在那堆堆砌砌、快筆與慢筆的思緒之間,傳達了厚實內斂、精實品味的文人情懷。


幻化.新青花

青花色料混搭其他釉彩的創作形式,經常在臺華窯廠裡出現,窯場全力支援技術,如何發揮創意、創造令人驚艷的表現,端看藝術家無限的想像力。如強調自動性技巧運用的現代水墨畫家張進勇,在水、色、釉、火的交融下,展開幻境般美感的塑造,如《濤泉石上流》,坯體底層敷上鋯白釉藥,再透過筆繪、透過色釉層疊的技巧,經過窯火的淬鍊,讓青花瓷的鈷色料在此有了前所未有的質地與表現,讓泉水瀑布淋漓生動,如臨現場又如在夢境中,引人無限遐想。

又鄭善禧的《青山雨後》,那一片的藍,特別耀眼。明豔的青花色料以濃淡層次呈現出遠近的空間感,再點綴上飽和鈷結晶在高溫中產生的紫色小斑點,為這壯麗的山巒帶來奇異的視覺效果,彷彿進入一個夢幻般的山林。這是青花色料與鈷藍釉彩,在窯火焠煉下的精采。

總是熱情奔放、傳遞豐饒生命力的藝術家白丰中,更大膽地混搭了氧化鈷與孔雀藍等釉彩,讓青花瓷蛻變新貌。如《香風留美人》,從寫生到寫意、從景象到心象,臺灣四季綻放的自然,在他的筆下變幻成熱鬧繽紛的土地情話,豐富而大膽的色彩組合與筆墨線條,表現出少見的藍色的豐饒景致,更蘊藏了浪漫優雅的人文氣質。


永恆的藍光

過去幾百年來,不論時代如何轉變、時光如何更迭,青花瓷擁有的成就與風采一直長存於人們心中,但迄今,在數位時代裡、光色快速混雜的環境中,如何讓它在人們的心中永不褪色,是後繼者應該有的冀望與企圖。

當藝術華麗轉身,創造出來的不僅是藝術本身的價值而已。青花瓷在臺華窯,這般純淨的藍,在藝術家的巧筆創意下,已經展開新的一頁;陶瓷藝術之於東方大文化的意象中,它已從工藝走向藝術,轉身進入追求精神昇華的範疇;是工藝的開放與接納,是藝術深掘後的再創造,也是青花瓷創造了自己的永恆價值。




標籤: 臺華窯 , 青花瓷 , 聯展